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生平簡介
陸游(1125-1210年)字務觀,號放翁,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陸游在一個暴風雨之夜,出生在淮河的一條船中。在他兩歲的時候,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的“靖康之變”,北宋被金滅亡。陸游成長于兵荒馬亂之中,他隨著家人逃難,嘗盡了顛沛流離的痛苦。陸游的父親,是具有愛國思想的正直士大夫,所結交的也多為愛國之士。父親經常與朋友們在家中聚會,談論國事,每當說到金人的南侵,他們無不咬牙切齒,痛哭流涕。少年陸游耳聞目睹了這一切,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在他心里生了根。正如他在詩中所寫的:“少小遇喪亂,妄意憂元元”。他從小就決心獻身抗金事業,立下了“上馬擊狂胡,下馬草軍書”的壯志。
陸游自幼好學,他說:“我生學語即耽書,萬卷縱橫眼欲枯”。十三、四歲的時候,陸游在家中發現一部陶淵明的詩集,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,從早晨一直讀到夜深,連飯也忘了吃。陶淵明清新自然的詩作,使陸游得到了有益的創作營養。十七、八歲時,陸游已經開始寫詩,同時他熟讀了王維、岑參等唐代名家的作品。
陸游讀書的目的,不是為了博取功名,而是為實現收復失地的壯志作準備,為此他讀了很多兵書,還去學習擊劍。
1153年,陸游赴臨安參加科舉考試。出色的才學使主考官把他列為第一。當時權相秦檜的孫子也應舉,名次排在陸游之后。秦檜大怒,撤換了主考官,最后將陸游黜落。陸游落選更重要的原因,是因為他平時“喜論恢復”,就是常常發出收復失地的言論,這使秦檜非常惱怒。
秦檜死后,陸游有了入仕的機會,他在福建作了幾年官階低微的地方官。www.kxcnck.top宋孝宗即位之初,決心對金用兵,一時主張抗金的人土受到重用。陸游被召到中央,他借機向孝宗提出了許多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建議,積極支持北伐抗金。由于準備不足,用人不得力,孝宗的北伐失利。1163年,宋軍在符離(今安徽宿縣北的符離集)潰敗,從此南宋再無主動出擊金軍的舉動。
在彌漫著茍且偷安氣息的南宋,陸游同許多志在收復失地重新統一祖國的志士一樣,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。1170年,陸游被任命為夔州通判,他來到蜀中,先后在四川地區作了幾任地方官。陸游在蜀中共渡過了八個春秋,并得以親歷軍旅生涯,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振奮的歲月。他曾身著戎裝,戍衛大散關頭。他來往于抗金前線各地,考察山川形勢,并為抗金大業獻計獻策。他主持過軍隊的操練,與士兵一起擊毬賽馬,痛飲酣宴;他還曾射獵深山,親刺猛虎。豪邁的軍旅生涯,使陸游的詩作充滿了激越的豪情和雄壯的氣勢。
1178年,陸游從蜀中被召赴臨安,不久調為江西地方官。在江西任上,正值發生水災,陸游毅然打開官倉賑濟饑民。他的這種愛民舉動,卻招致當權者的不滿,陸游被罷官。在這以后的漫長歲月中,陸游只有幾次歷時很短的任官,他的晚年都在家鄉山陰的農村度過。在山村中,他親自參加了一些農業勞動,了解了民間疾苦,與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陸游雖然沒有一官半職,卻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大業。在他彌留之際,仍以未能收復中原為恨,《示兒》一詩是他的絕筆,詩中寫道:
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
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!
以上就是有關《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生平簡介》的全部資料分享,文章內容由百花閱讀收集整理,僅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閱讀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(文章內容僅供參考)
文章鏈接:http://www.kxcnck.top/post-788.html